Q1:什麼是肉毒桿菌中毒?
A:肉毒桿菌中毒是一種由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產生神經毒素所引起的嚴重麻痺病症。

Q2:肉毒桿菌中毒可分為那些型式?
A:有3 種主要的肉毒桿菌中毒型式:
1.食媒型肉毒桿菌中毒:肇因於攝食受肉毒桿菌已形成之毒素污染的食物中。
2.創傷型肉毒桿菌中毒:此型較少見,發生之來源為傷口深處受到肉毒桿菌污染,細菌在無氧環境下增殖,產生毒素所引致。
3.腸道型肉毒桿菌中毒:係因食入肉毒桿菌孢子,此菌在腸內增殖並產生毒素。1 歲以下之嬰兒,因免疫系統尚未健全,且腸道菌叢亦未發展完全,因而可能發生。成人若有腸道手術等原因,導致腸道微生物叢改變時,也有可能會發生。各種型式的肉毒桿菌中毒都可能是致命的,並且是緊急醫療事件。食媒型肉
毒桿菌中毒特別危險,因為可能會有很多人食用同一種被污染食物而中毒。

Q3:肉毒桿菌中毒的致病原為何?
A:肉毒桿菌是一種極厭氧且可產生對環境有抵抗力孢子之桿菌,其所產生之毒素是造成中毒的原因。已知的肉毒桿菌毒有7 種(A、B、C、D、E、F、G);人類肉毒桿菌中毒大部分案件屬A、B、E 型毒素,極少數為F 與G 型。E 型案件通常與魚類、海產品和海洋哺乳動物之肉類有關。大部分嬰兒(腸道型)肉毒桿菌中毒為A 或B 型毒素引起。以食媒型肉毒桿菌中毒而言,毒素之產生是由於食品處理或保存不當,醃製食品酸度不足或鹼性食物,食品含有水分較高,低溫殺菌和輕微醃後沒有冷藏保存(尤其是在封緊的容器內)。肉毒桿菌毒素不耐熱,經煮沸後毒力會消失,但是要破壞孢子則須甚高溫度,E 型毒素在低溫3℃時亦會慢慢地產生。

Q4: 肉毒桿菌中毒的流行情形如何?
A:全世界都有食媒型肉毒桿菌中毒偶發案件,食物製備時或保存期間,沒有被破壞之孢子發芽增殖,產生毒素,造成中毒案件。經處理之商業性產品很少會發生中毒,除非製罐過程有瑕疵、遭受污染或殺菌不完全。腸道型肉毒桿菌中毒在亞洲、澳洲、歐洲、北、南美洲均有報告。台灣地區歷年來有零星個案發生,原因包括食用家庭式工廠所生產罐頭及傳統醃製肉品等。

Q5:肉毒桿菌中毒會有什麼症狀出現?
A:典型臨床症狀主要與神經系統有關,包括複視、視覺模糊、延髓性無力、對稱性神經麻痺等。不同型別症狀分述如下:

1.食媒型:症狀最初不舒服之處為視覺障礙(視覺模糊或複視),吞嚥困難及口乾。之後,病例漸有弛緩性麻痺之現象,也可能有嘔吐和便秘或下痢,嚴重時會因窒息而死亡。
2.創傷型:症狀與食媒型大致相同。
3.腸道型:症狀從便秘開始,昏睡、倦怠、食慾不振、眼瞼下垂、嚥物困難、失去頭部控制、肌肉張力低下及全身性虛弱,有時會發展至呼吸無力衰竭而死亡。此型有很廣泛的特徵及嚴重程度,從輕微至突然死亡。

Q6:如何確認肉毒桿菌中毒?
A:醫師發現有疑似肉毒桿菌中毒病患時,可將其血液、糞便、嘔吐物及可疑食物等檢體送至衛生機關檢驗,以確認是否為肉毒桿菌中毒及其型別。

Q7:如何治療肉毒桿菌中毒?
A: 可由醫師向疾病管制局申請領取三價肉毒桿菌抗毒素(A、B 與E 型),依照使用指示立刻給予靜脈與肌肉注射;但注射之前,要先收集患者之血清以供檢驗用。如能早期給予可以減輕病人的症狀,但最重要的是要立刻給予加護處理以免呼吸衰竭而造成死亡。創傷型肉毒桿菌中毒除給予抗毒素外,傷口處予以擴創及引流,並以抗生素治療。嬰兒發生肉毒桿菌中毒時,要給予支持性之照顧,但不可注射抗毒素血清以免造成過敏之危險。抗生素治療並不會改善症狀,僅於二度感染時才須用到,若有需要也必需採使用呼吸器支持。

Q8: 肉毒桿菌中毒有無併發症?
A:嚴重的肉毒桿菌中毒病患,可能需要使用呼吸器等加護治療數個月。存活的病患可能有容易疲勞及呼吸短促等症狀,需要持續治療數個月甚至數年。

Q9: 如何預防肉毒桿菌中毒?
A:
1.處理及製備商業性之醃製品或保存時,控制過程要有效地滅菌或控制其pH值。
2.家庭於醃製或保存食品時,應將食物煮沸至少3 分鐘且要攪拌,或將pH 值控制在4.5 以下。
3.脹起蓋子的罐製品一定不可食用,開罐後發覺有異味時不要勉強試吃,一有疑問,即勿食用。
4.由於肉毒桿菌的孢子於自然界分布很廣,1 歲以下之嬰兒應避免餵食蜂蜜。

資料來源:  衛生署疾管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dafor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