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03年,「巴比妥類」藥物被證實對大腦有抑制作用,可用來改善睡眠,因此取代當時的舊有藥物成為主流產品。但此類藥物的治療指標(therapeutic index)低,安全性差,所產生的抑制效果隨劑量不同而有差異,依其抑制程度可分為6個階段:1.抗焦慮、2.鎮靜、3.催眠、4.麻醉、5.昏迷、6.死亡,不慎使用容易出現中毒現象而危及生命。由於此類藥物的成癮性強,其中Secobarbital (Seconal®,紅色膠囊,俗稱紅中)及Amobarbital (Amytal®,青色膠囊,俗稱青發),早期都曾是青少年濫用的藥物之一。在1960年左右,當安全性較佳的苯二氮平類鎮靜安眠劑被研發出來後,立刻取而代之成為目前使用最多的鎮靜安眠劑,使得巴比妥類藥物的醫療用途越來越少,目前臨床主要用於治療癲癇及麻醉時使用。直到近日,具有速效作用的巴比妥類麻醉劑如Thiamylal sodium,被報導為毒癮者新興替代藥品,才又再度成為矚目的焦點。

依作用時間長短,巴比妥類藥物可分為四大類,各有其臨床用途。超短效類藥物的脂溶性高,可快速通過腦血管屏障(BBB)而作用於大腦,同時也很快地再分布到身體其他組織,因此常被用於麻醉之誘導;長效類由於分布穩定且作用時間長,常用於治療癲癇。部分具鎮靜安眠作用之藥物已被列為管制藥品管理:








































分類



作用開始



作用時間



臨床用途



藥品



管制級別



超短效







靜脈麻醉



Hexobarbital


Thiopental


Thiamylal sodium



 



短效



15~30秒



小於3小時



催眠、手術前鎮靜



Pentobarbital


Secobarbital



第三級


第三級



中效



20~30秒



3~6小時



催眠



Amobarbital


Aprobarbital


Butabarbital



第三級


 


第四級



長效



30~60秒



大於6小時



抗癲癇、催眠



Barbital


Mephobarbital Phenobarbital



第四級


第四級


第四級







值得注意的是,巴比妥類藥物除了會加速口服避孕藥的代謝速度,減弱避孕藥的藥效外,最大的問題在於長期使用會產生耐藥性及導致成癮。如果一個人用巴必妥類藥物來助眠時,一旦發現需要愈來愈多的藥量才能達到期望的效果時,就可能已經產生耐藥性的問題;若覺得非使用不可,一旦停止使用時,便出現焦慮、不眠、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腹痛、盜汗、畏寒、發抖或幻覺等戒斷症狀,就可能是上癮了。雖然低劑量的巴必妥可以降低焦慮,幫助睡眠,但大量服用或與酒精併用時,會因過度鎮靜而造成昏迷、呼吸困難、甚至休克死亡。因此,當有安全性較高的鎮靜安眠劑出現後,目前巴比妥類藥物除了用於治療癲癇及麻醉外,已鮮少用於改善失眠症狀。

資料來源 :

Food & Drug Consumer Newsletter

2008.8.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dafor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