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台灣經濟的蓬勃發展,隨著日常生活物質及精神生活的提升,一般民眾普遍開始逐漸注重精緻的養生法則,目前市面上風行的養生法則項目極多,而眾多項目中又以「生機飲食」得到許多民眾的認同,然而許多民眾在使用「生機飲食」來養生時卻不一定對該飲食方式的內容有正確的認知,因此,「生機飲食」究竟是什麼?又從中醫的觀點來看是否每一個人都適合以「生機飲食」來作為養生法則?
「生機飲食」的飲食觀念是不吃經農藥、化學肥料、化學添加物和防腐處理或遭受污染的食品,並以多吃未經烹煮的食物及新鮮動植物為主,所以生機飲食的內容大多是吃一些五穀雜糧、堅果類、蔬菜水果等食物為主。
以該食物內容的組成來看,姑且不論長期食用「生機飲食」是否會容易造成部分人體所需蛋白質的攝取不足,甚至一整天所攝取的熱量也可能會有不敷使用的情況,以中醫對於食物屬性的觀點來看「生機飲食」,其實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長期以生機飲食作為日常生活的飲食原則。
中醫藥的發展背景是源於數千年前的農業時代,因此對中醫理論而言,食物與人體健康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中醫極為重視食物對人體的影響,中醫認為食物對人體的影響在某些層面並不亞於藥物對人體的影響,這也是為何中醫對於疾病治療過程中,極為重視飲食的搭配與禁忌的原因,至於為何食物對人體的影響是如此之大,須由認識食物的屬性談起。
中醫典籍對於食物屬性的記載如: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序例第一卷》曰:「溫、涼、寒、熱,四氣之本也,其于五臟補瀉,亦選相施用也。」並曰:「虛寒補之。」(1)。又如:《類經.二十六卷》曰:「寒熱溫涼,用之必當,氣之宜也;不知逆從,逆氣宜矣。」(2)其意為,日常生活或疾病治療過程中需搭配適當寒熱性味或避免不當寒熱性味的食物,才能達到養生預防或治療的最佳療效(3;4;5)。由此可知中醫認為每一種食物都有特殊屬性,而每個人的體質都相異,有些人是偏虛寒但是有些人是偏實熱,因此食物的種類及攝取量也應先考量個人體質的寒熱屬性來決定搭配何種食物及食用量的比例,通常體質偏熱性,如:常易覺得口乾舌燥,容易發生口瘡、痤瘡、便秘等症狀的人,如果太長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則對身體較不適,甚至會加重口乾舌燥或口瘡等症狀;反之如果是偏虛寒體質,如:畏寒、四肢冰冷、易腹瀉等症狀的人,如果長期食過度偏寒的食物,則可能讓身體更偏虛寒,甚而影響免疫機能。因此食物的選擇與自身的體質有直接的關係。
中醫認為食物的寒熱性味是根據他們對身體所產生的影響來決定的,能減輕或消除熱症的食物屬寒性,適度食後會有「生津止渴」作用,過度食可導致腹瀉,其生理影響有傾向興奮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常見食物如:白菜、白蘿蔔、竹筍、空心菜、莧菜、豆芽、豆腐、小麥草、苜蓿芽、菇類、瓜類、柿子、柳丁、橘子、奇異果、葡萄、番茄、水梨等食物;至於能減輕或消除寒症的食物則屬熱性,這些食物在大量食用下比較容易造成口乾舌燥的症狀,例如蔥、薑、蒜等;而介乎兩類之間的食物則歸屬平性(6-7)。
元朝《飲膳正要.卷第一養生避忌》曰:「善服藥者,不若善保養。」並建議日常養生之道:「食飲有節,起居有常。」(7),傳統中醫認為“藥食同源”,因此,日常養生需靠性味相符合的飲食配合,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也才能避免因食不適的食物而造成身體的不適,因此也就突顯出正確的飲食觀念對健康的重要性。
由於生機食材常會用到的食材如豆芽菜、小麥草、苜蓿芽、菇類等多為屬性寒性之食材,加以生機飲食法則在食用前常未經烹調而生食,而根據中醫理論,生食則性寒,因此食用過多這些屬性偏寒的食材時,對於體質虛寒的民眾則害處多於益處,甚至容易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以過敏性鼻炎為例,過敏性鼻炎的患者體質大多偏屬虛寒,臨床上發現許多患者因飲食習性較偏好寒性食物者,其過敏症狀常常來的較嚴重,臨床上也不乏遇到因長期食用生機飲食的患者發生過敏咳嗽的情形,這些現象說明不恰當的飲食對人體是會造成相當程度的困擾。所以生機飲食雖然有其好處,但是食用前也須先了解自身的體質再量力而為,以免未補到身體反而傷身,如此就失去養生保健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柳長華、胡國臣、傅芳、宋志恒、張年順、樊正倫等(1999)˙李時珍醫學全書:本草綱目序例第一卷•柳長華編著,明清名醫全書大成(pp. 72-81)˙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李志庸、胡國臣、傅芳、宋志恒、張年順、樊正倫等(1999)˙張景岳醫學全書:類經•李志庸編著,明清名醫全書大成(pp. 478-505)˙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3.匡調元(2003)˙中醫學個性化診療原理•人體體質學(pp. 249-347)˙上海:上海科學技術。
4.李志庸、胡國臣、傅芳、宋志恒、張年順、樊正倫等(1999)˙張景岳醫學全書:景岳全書•李志庸編著,明清名醫全書大成(pp. 877-893)˙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5.施奠邦、于文忠、毛震東、安作新、朱仁康、冷方南等(1992/1996)˙中醫食療營養學的特點•中醫食療營養學(pp. 1-18)˙台北:知音出版社。
6.柳長華、胡國臣、傅芳、宋志恒、張年順、樊正倫等(1999)˙李時珍醫學全書:本草綱目草部-獸部•柳長華編著,明清名醫全書大成(pp. 793-1558)˙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7.蕭天石(1988)˙飲膳正要:卷第一養生避忌•忽思慧編著,御製飲膳正要(pp. 2-177)˙台北:自由出版社。
本文作者 :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內科部 楊賢鴻 主任
文章出處 : 食品資訊網電子報 第070期
- Jul 30 Thu 2009 18:27
從中醫觀點看生機飲食對人體的健康影響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