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的天氣正是食品中毒的好發季節,今(98)年第二季(4至6月)累計發生82件食品中毒案件,有1,609人出現食品中毒症狀,其中以營業場所(39%)、大量製作團體餐飲的學校(24%)與自宅(16%),是最常發生食品中毒的場所,從送驗檢體被檢出的前三高病因物質,分別為腸炎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病原性大腸桿菌。

根據歷年統計資料,每年5至10月是食品中毒的高峰期,由於高溫多濕的環境十分適合各種微生物繁殖,食品也容易腐敗,稍有不慎就會發生食品中毒,必須特別注意食品的處理與保存。一旦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民眾應迅速就醫並保留剩餘食品,以及患者嘔吐物或排泄物,以利追查中毒原因,同時通知衛生單位進行調查。

當醫療院所發現食品中毒病患時,應於24小時內通知衛生單位處理,至於發生中毒人數較多的案件,衛生署均會展開流行病學調查,以查明中毒原因,協助地方政府指導改善。

衛生署提醒,民眾在外用餐時應選擇衛生良好的餐廳用餐,避免生食、冷食,不要吃來路不明的食物,更要記得落實「五要」原則:

1.要洗手: 調理食品前後都需徹底洗淨,有傷口要先包紮。
2.要新鮮: 食材要新鮮衛生,用水也必須乾淨無虞。
3.要生熟食分開: 用不同器具處理生熟食,避免交互污染。
4.要徹底加熱: 超過70℃細菌才容易被消滅。
5.要注意保存溫度: 低於7℃才能抑制細菌生長,室溫不宜放置過久。


冰品涼飲是炎炎夏日廣受歡迎的解暑良方,但在暢快一「夏」的同時,也不能忽略隱藏在冰涼品供應場所(如冷飲店、超市、便利商店或飲食攤販等)的食品中毒危機。建議在選購冰涼飲品時,除了要挑選完整包裝的優良廠商產品外,如選購現場調製冰、涼品時,則可至衛生信譽良好的商家消費,同時可觀察現場工作人員的衛生習慣、盛裝容器的清潔與否、容器是否加蓋等注意事項,為自己的飲食衛生把關,清涼消暑更安心。

文章出處: Food & Drug Consumer Newsletter 第204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dafor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