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藥局買藥,一定要請藥師「講清楚」、「說明白」!衛生署在97年12月間進行了「2008全國社區藥局調查」及「2008厝邊藥師大調查」,發現有四成民眾到藥局買藥時,從來不問問題,拿了藥就走;更有25.36%民眾反映,藥師只有在民眾詢問時,才會被動告知用藥資訊,甚至有24.63%的民眾認為,藥師根本不跟民眾解說用藥資訊。

買藥要「五問」,打破砂鍋問到底
為了獲得更安全的用藥環境,民眾到藥局買藥或配藥時,一定要確認有執照的藥師,若是發現非藥師配藥情形,可以向各縣市衛生局檢舉。即使是醫院的藥局,民眾也要留心配藥的工作人員是否配戴執業執照的證件,才能保障自身用藥安全。

到藥局買藥,看到架上琳琅滿目的藥品,往往眼花撩亂,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管什麼藥品都能向藥師詢問。

買藥時一定要提出五個問題:
是什麼藥?藥的作用是什麼?如何服用?服藥時間多久?服藥時應注意什麼?這樣才能夠確保正確的用藥。

而藥品也有分級,千萬不要自作主張隨意用藥。通常「成藥」的成分藥理作用緩和,不需專業人員指示就可以購買,但需依照說明來使用,如居家常用的綠油精、曼秀雷敦軟膏等藥品;「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是指藥品部分成分或含量與成藥稍有不同,必須透過專業人員指示才能購買,如大部分的胃腸用藥、綜合感冒藥等;而「醫師處方藥品」則代表藥品未經專業人員指示使用恐有危險,這類藥品須經醫師診斷後對症開立處方,再由藥事人員調劑,方能交給病人服用,如安眠藥及抗生素等。
謹慎使用藥品,才能有效幫助我們藥到病除,並保障用藥的安全。

來源不明藥品,延誤救命時機
「有病治病,沒病強身」是非常錯誤的觀念,自行購買處方藥、甚至任意介紹他人使用藥品,都應該極力避免,否則往往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甚至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賠上寶貴性命。

台灣長久以來存在許多有待導正的用藥觀念,透過廣播節目向電台直接購買藥品是最嚴重的問題。衛生署於97年委託遠見雜誌民調中心執行「廣播賣藥節目聽眾調查報告」,在調查的1,171位居住於台灣地區23縣市、年滿40歲以上的人口中,每4人就有1人曾收聽過相關節目或廣告,其中更有1成5的民眾曾經進行購買。保守推估台灣地區約有34萬人曾透過廣播電台購買藥品、保健食品或化妝品,購買金額高達新台幣7億元,數字相當驚人。

許多電台賣藥節目都藉由電話call in的互動方式拉近聽眾的距離,同時擅用溫情攻勢,使聽眾凝聚成為節目忠實社群。消費者只要在家中收聽訊息,便可透過打電話、郵購或宅配等方式,購買電台販售的藥品,要是吃了這些藥品,出了問題怎麼辦?目前藥害救濟賠償是針對正當合法使用經衛生署核准的藥品所造成的傷害,民眾亂吃來路不明的藥品,非但延誤正規治療時機,吃壞了身子也無法索賠,甚至可能危及性命!

廣播訊息無遠弗屆地散佈在空中,加上節目主持人不斷鼓吹廣播商品的「神奇療效」,容易造成聽眾信以為真、引起消費者購買的衝動,不但無法如預期控制疾病,反而延誤疾病的治療。民眾務必了解正確購買藥品的管道來源,切勿道聽塗說而購買,以免破財又傷身。對於誇大不實的藥品廣告或來路不明的藥品,為了用藥的安全,一定要堅守不聽別人推薦的藥、不信有神奇療效的藥、不買地攤、夜市、遊覽車上賣的藥、不吃別人送的藥、更不要推薦藥給別人的五不原則。

「詐騙騙錢,但假藥騙命」,提醒30世代們,在具備了正確的用藥觀念之後,也應該身體力行,提醒周遭親友或家中的長輩應拒絕道聽塗說、誤信偏方,及服用未經專業藥事人員指示、來源不明的藥品。掌握用藥安全,共同向健康邁進!

衛生署的健康伴手禮
健康禮1.藥怎麼用,先看清楚
1. 就診後,仔細核對處方箋(俗稱藥單)上的姓名、年齡、性別等資料是否相符。
2. 藥局領藥後需注意
*檢查藥品名稱、數量是否正確。
*注意藥品用法、用量、警語等訊息,並確實遵守。
*確認配藥及交付藥品的人,是否配戴藥師或藥劑生的執業執照。

健康禮2. 用藥前「五問」
是什麼藥?藥的作用是什麼?如何用藥?服藥時間多久?
服藥時應注意什麼?

健康禮3.購買時堅持「五不」原則
面對藥品或廣告商品,務必堅守「不聽別人推薦、不信神奇療效、不買誇大不實藥品、不吃來源不明藥品、更不要推薦給他人」的五不原則,只服用醫院、診所或合格藥局購買的藥品。


文章出處 : 衛教週報第176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dafor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