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常用於止痛、退燒及抗發炎,作用機轉為抑制cyclooxygenase (COX),使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 acid) 無法代謝成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s)、前列環素 (prostacyclins) 及血栓素 (thromboxanes),進而抑制後續的發炎反應。COX可分成COX-1及COX-2兩種類型,COX-1存在身體各種組織中,經由荷爾蒙或生長因子刺激而產生,負責調節正常的細胞功能,如保護胃壁、血小板凝集、腎臟功能等;而COX-2則是在發炎時才被誘導出來的酵素,因此使用NSAIDs時主要是利用抑制COX-2來阻斷發炎反應,抑制COX-1則導致許多副作用,如腸胃道潰瘍、出血等。

    NSAIDs和阿斯匹靈 (aspirin) 發生過敏的機率約為0.6-2.5%,2008年在台灣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前10名可疑藥品中佔了3名,分別是第一名ketorolac (3.07%)、第二名diclofenac (2.37%) 及第九名aspirin (1.27%),通報之不良反應多為皮膚紅疹、眼睛腫、蕁麻疹等症狀。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 (allergy or hypersensitivity) 是免疫系統將藥物或其代謝物視為外來抗原,產生抗體或T細胞去攻擊所造成的一連串反應。而類過敏 (pseudoallergy) 則是一種與抗體及T細胞無關的不良反應,透過藥物本身的化學或藥理作用活化發炎介質引起。過敏反應及類過敏反應產生之症狀相同,從紅疹到嚴重的氣管收縮、低血壓都可能發生,但機轉完全不同。NSAIDs造成的過敏反應為IgE相關的免疫反應,通常發生於單一的NSAIDs,極少對一個以上的NSAIDs過敏。而NSAIDs造成的類過敏反應 (pseudoallergic reaction) 與免疫無關,其發生機制與抑制COX-1有關,通常為呼吸道與皮膚的症狀,類過敏反應常發生在原本就有氣喘、慢性鼻竇炎併有鼻息肉、慢性蕁麻疹 (urticaria) 病史的病人身上,症狀包括在使用NSAIDs後發生氣喘、流鼻水、蕁麻疹、血管性水腫 (angioedema) 等,且會產生交叉反應,通常不只對一個NSAIDs過敏。

    根據NSAIDs抑制COX-1及COX-2能力的相對強弱可將其分成四類(1)相對COX-1選擇性抑制劑,如aspirin、diclofenac、 etodolac、ibuprofen及mefenamic acid等;(2)較弱的COX-1抑制劑,高劑量時才有COX-1抑制效果,如acetaminophen;(3)相對COX-2選擇性抑制劑,高劑量時也會作用在COX-1,如nimesulide及meloxicam等;(4)高度COX-2選擇性抑制劑,如celecoxib及 valdecoxib等,高度COX-2選擇性可以降低腸胃潰瘍的副作用,因此常用於需長期使用止痛消炎藥的病人,如風濕性關節炎等。

    Aspirin與NSAIDs導致的呼吸道與皮膚不良反應造成使用上的困擾。區分過敏與類過敏反應需要病人的用藥史、病史等資料,若病人對一個以上的 NSAIDs過敏,則較可能為類過敏;若病患本身有氣喘、鼻竇炎、慢性蕁麻疹病史,較傾向於類過敏反應。欲確認為哪一種過敏類型,必須再度使用懷疑藥物或是其他種類的NSAIDs才能確診。發生NSAIDs過敏時,應立即停用該藥,並予抗組織胺藥品以緩解過敏症狀。若症狀非常嚴重 (如氣管收縮) 或者無法區分過敏類型,往後則須避免使用所有的NSAIDs,若疼痛輕微可使用acetaminophen治療,嚴重疼痛則可改用鴉片類止痛藥。病患確定為類過敏反應時,則應避免使用所有對COX-1較具選擇性之抑制劑,而以選用高COX-2選擇性抑制劑 (如celecoxib、valdecoxib等) 為宜,以減少再次發生類過敏反應的機會。發生過敏症狀時應及時給予抗組織胺等藥物處理,並將過敏症狀、懷疑藥物記載於過敏紀錄卡並隨身攜帶,看診時必須主動告知醫師過敏史,以列入藥物治療評估,減少再次發生過敏的機會。

本電子報內容係由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台北榮民總醫院藥劑部團隊撰稿 

文章出處 :  藥物資訊電子報第39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dafor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