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我們可能會把藥品磨碎或嚼碎了吃。例如,當小孩的藥量不足一整顆藥片的時候,或是病人有吞嚥困難的問題,或是藥品本身就建議嚼碎後吞服,像是制酸劑(胃藥)。藥品磨不磨粉很重要嗎?首先要給大家一個正確的觀念,「不是所有藥品都適合磨粉」。簡單來說,藥品都有不同的劑型,有錠劑、膠囊、糖衣錠、咀嚼錠、膜衣錠及腸衣錠等等,就如同大家的衣服一樣。如果藥品都可以磨成粉,又何必要有不同的劑型呢?不同的劑型就如不同的衣服有不同的作用,如毛衣可以保暖,而糖衣錠正可以掩蓋苦澀的味道。在沒有確認藥品可不可以磨粉之前就把藥品磨粉,破壞原有劑型,就可能無法達到『合理、安全及有效地用藥』。
其實,並不是每一種藥都適合磨碎,更不是每一種藥品劑型都可以磨碎。某些時候,可能應該考慮選用其他劑型的同成份藥品,例如小孩可以選擇有同成份的水劑或糖漿,來取代將藥品磨碎使用後可能帶來的劑量準確性。此外,有些小朋友所需服用的藥量很小,如四分之一錠,經研磨後的藥粉恐沾黏在器具上,致藥量流失。更嚴重者,因為數種藥品同時混合研磨,而有互相汙染或發生變質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