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症者之用藥考量


問:蠶豆症是什麼?應避免使用哪些藥物,以防止發生溶血性貧血?


答:蠶豆症,即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為紅血球細胞中酵素異常的疾病,與遺傳有關,較常發生於男性,台灣盛行率約3%。蠶豆症病患因染色體基因異常,造成G6PD缺乏,使得紅血球的抗氧化能力較正常人差。當接觸到氧化性藥物(如抗瘧疾藥物、磺胺類抗生素等)、化學物質(如合成的樟腦丸)或食物(如蠶豆)時易引起溶血,症狀包括倦怠、腹部不適、黃疸及血尿等。


世界衛生組織依據紅血球內G6PD酵素量及溶血的程度,將G6PD缺乏症分為五種變異型。第一型為嚴重的酵素缺乏(低於正常的10%)並且有慢性溶血性貧血;第二型為地中海型,為中度酵素缺乏(低於正常之10%),但溶血非持續發生;第三型為中度酵素缺乏(為正常之10-60%)且溶血的發生是因為藥物或感染所引起的;而第四型及第五型無臨床嚴重性。G6PD屬於基因異常造成的疾病,目前無法完全治癒,唯有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觸到氧化物質,如合成的樟腦丸,以避免發生溶血。病人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師患有G6PD缺乏,以供醫師診治及開藥時列入考量。溶血的發生與藥物種類、劑量及患者本身G6PD酵素缺乏之嚴重度有關,若必須使用如抗瘧疾藥物或磺胺類抗生素等氧化性藥物時,需小心監測臨床反應。常見的止痛藥acetaminophen(普拿疼)及阿司匹靈(aspirin)用於G6PD第二型及第三型者仍屬安全,但仍須小心監測是否有溶血症狀發生。
 
資料來源 : 藥物資訊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dafor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