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藥物濫用種類日趨複雜,五花八門的新興毒品及多重組合的濫用藥物問題越來越嚴重,尤其是搖頭丸,常以鮮艷顏色和新穎、花俏的圖案,如麥當勞、LV、亞曼尼、洋基等名牌標誌來吸引年輕人的眼光,更以糖果般的亮麗外衣,來降低濫用者對毒品的戒心。在同儕的催促及激將聲中,青少年很容易就會卸下防線,陷入嘗毒行列而自毀前程。

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管管局)分析經檢驗含有MDMA (亞甲基雙氧甲基安非他命,搖頭丸成分)、MDA (二亞甲基雙氧安非他命,作用與搖頭丸相似,但毒性更強)、MA、PMMA (副甲氧基甲基安非他命)及2C-B (六角)等新興濫用藥物成分的116顆錠劑,發現這些錠劑共檢出20種成分,以含有MDMA的錠劑最多,共計81顆,其含量有半數在100-150毫克之間,其中1顆的含量高達378毫克,遠高於一般濫用劑量(約80-200毫克),已達致死劑量。而有34顆除MDMA外,還含有中樞神經興奮劑Methamphetamine (甲基安非他命)、MDA、PMMA及2C-B,中樞神經麻醉劑Ketamine (K他命),鎮靜安眠劑Nimetazepam (一粒眠)、Phenobarbital(苯巴比特魯)、Diazepam (二氮平),解熱鎮痛劑Acetaminophen (乙醯胺酚)、局部麻醉劑Lidocaine、Procaine (普魯卡因),止咳劑Dextromethorphan (右美沙芬)及Dyphylline、Camphor,支氣管擴張劑Caffeine (咖啡因)、Ephedrine (麻黃素),肌肉鬆弛劑Chlorzoxazone (氯苯噁唑林)等成分,最多者同時含有6種成分。由分析中還發現含MDA的錠劑都同時檢出其他成分,包括Methamphetamine、Phencyclidine (PCP)、Ketamine、Caffeine、Acetaminophen及Nicotinamide (菸鹼醯胺)等。

此外,縱使外觀相同的錠劑,卻也經常檢出不同成分,除了流行多年的MDMA成分外,PMMA、2C-B等新興濫用藥物成分,因毒品列管級數較低,已成為新的趨勢,也有主成分為Ketamine、DOB及PMEA的錠劑出現。藥物濫用者是無法從外觀得知其所服用的搖頭丸含有的成分及劑量,這種添加多重藥物的現象,對於藥物濫用者造成更嚴重的健康危害,使濫用者陷於不可預測的風險中。

在管管局於95年「由法醫病理解剖中毒死亡案件中監測國內濫用藥物之盛行率及近10年來台灣濫用藥物相關致死案件流行趨勢分析」研究計畫,分析79-93年的死亡案例得知,因藥物濫用造成直接或間接死亡的案例數呈現逐年增長之趨勢,其中多重藥物濫用案例數百分比,也從88年的27%增加至93年的41%。在427例多重藥物濫用案例中,有高達292例為意外死亡案例,顯見多重藥物併用的交互作用下所產生的加成作用更容易致死。

衛生署提醒,搖頭丸可能含有很高的毒品劑量,以及千奇百怪的多重成分,不僅會造成身體和大腦不可逆的損傷,甚至只要服用1顆就足以致死,請愛惜自己,遠離含有多重藥物成分的「十全大毒丸」,不要因一時好奇而讓自己身陷險境。

文章出處 : Food & Drug Consumer Newsletter 第207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dafor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